地 址:济南市历城区港沟两河北山 院
院 长:张萍
电 话:
0531-88923503
15726167120 15098727551
褥疮又称压力性溃疡、压疮等,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,发生持续缺血、缺氧、营养不良而致组织破损、溃烂、坏死。可致全身感染甚至死亡。
1·预防对象及部位
1.1入住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,符合下列情况1项应列入预防对象。(1)卧床,不能自主翻身或不能自主动作。
(2)疾病晚期。
(3)消瘦或水肿,重度营养不良。
(4)意识障碍,自主动作受限。
(5)手术后或医疗措施固定,体位或活动受限。
(6)慢性疾病导致感知觉障碍或功能障碍。
(7)大小便失禁,局部潮湿。
(8)高龄老年人,反应迟钝,自主动作困难。
(9)发热。
1.2受压、缺乏脂肪组织保护、骨骼隆突为预防部位,下列部位应重点预防:骶尾部、髂前上棘、肋缘突出部、髋部、脊椎体隆突处、肩胛部、枕骨粗隆、耳廓、肘部、膝关节的内外侧、内外踝、足跟部、脚趾。
2.风险评估
(1)出现1.1中任何1项情形,应即时进行褥疮风险评估。
(2)应按Braden表(下表)评估。
(3)评估分值≤9分为极高危,需每天评估;10-12分为高危,需隔日评估;13-14分为中度高危,需每周评估二次;15-18分为低度高危,需每周评估一次。
(4)发热期间,应在评估分值基础上提高1个高危等级。
3.预防措施
3.1预防要领
——应变换体位,减轻缺乏脂肪组织保护、骨骼隆突部位受压。——应保持皮肤清洁及干燥。
——应保持皮肤完整,无破损,颜色不改变。
——应减轻身体压力与摩擦力。
——应促进血液循环。
——应保证膳食营养。
——应帮助治疗疾病。
——应帮助完成康复疗程。
3.2预防方法
(1)清洁
——床铺整理:每日应不低于3次,晨间、午间、晚间应整理各1次,应保持干燥、平整、无碎屑,外观清洁。
——洗浴与擦浴:冬季洗浴宜每周不低于1次,夏季宜每日洗浴1次。手术、创伤、意识障碍等不适合洗浴的服务对象,应安排擦浴,间隔时间同洗浴。
——便溺秽物清理:大小便失禁、呕吐及出汗等,应即时擦洗干净。尿布被服随湿随换,避免潮湿、摩擦及排泄物对局部皮肤的刺激。宜在便盆边缘上垫软纸或布垫,以防擦伤皮肤。应使用柔软手纸轻拭清洁,防止肉眼看不到的皮肤损伤,诱发褥疮。
——伤口分泌物:浸湿被服应即时更换。
(2)变换体位
——自主变换:督促、提醒、鼓励卧床服务对象经常更换体位,交替减轻骨骼隆突部位压迫。
——被动变换:帮助无自主翻身能力的服务对象翻身。间隔时间应根据病情及局部受压情况而定。极高危风险者应每0.5小时翻身1次,高危风险者应1小时翻身1次,中度和低度高危风险者应2小时翻身1次。
——医嘱另有要求的遵医嘱。
(3)局部保护
——卧姿时,可选用防褥疮床垫、翻身辅助垫。可在身体空隙处放置软垫(枕),降低骨骼隆突部位压力。
——坐姿时,可配备辅助放松坐垫,身体空隙处放置软垫。
——枕、垫使用时仍应按规定变更体位,浸湿后即时更换。
——可按医嘱要求使用护架:用护架抬高被毯,以避免局部受压。——宜协助医务人员,使用外用敷贴、外用药品。
——宜协助医务人员,完成物理预防措施。
——宜协助完成中医预防保护措施。
(4)营养摄入
应保证膳食营养摄入,鼓励、帮助服务对象进食,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。
3.3原发病治疗
疾病是诱发褥疮发生的主要原因,应采取治疗措施:
——安排就医,治疗原发疾病,按时安排复诊、按时给药,完成疗程。
——协助医务人员完成康复治疗疗程。
3.4心理辅导
应提供心理辅导帮助,树立康复信心。
3.5健康教育
应向服务对象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预防褥疮知识。
4.禁忌
(1)排泄后清洁、沐浴清洁不应留有死角。
(2)身体各部位皮肤不应处于潮湿状态。
(3)擦拭时不应揉搓皮肤,应用力均匀。
(4)翻身和移动时应避免拖、拉、推等动作,防止擦破皮肤。(5)不应将服务对象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。
(6)不应使用破损的便盆,不应硬塞硬拉。
5.检查
(1)入住检查:服务对象入住养老机构即应筛查。带入性褥疮或发生褥疮应遵医嘱执行褥疮护理规范。
(2)交接检查:交接班时,交班与接班人员应一同检查褥疮高危风险各等级的服务对象,确认有无褥疮发生。
(3)日常检查:极高危风险者,应每0.5小时检查1次;高危风险者,应1小时检查1次;中度和低度高危风险者,应2小时检查1次。宜在生活照料过程中同步进行。检查内容应包括皮肤是否干燥、完整,有无破损,颜色有无改变,尿布衣被等是否干燥平整。
(4)每周检查:每周应对所有入住服务对象进行不低于1次的褥疮风险筛查,可在协助洗浴等服务过程中同步进行。评估是否应列入褥疮高危风险预防对象。
(5)改进与纠正:应有持续改进与纠正项措施。
6.鉴别与报告
(1)发现疑似褥疮,应即时向上一级管理人员报告。
(2)疑似褥疮应即时安排就医。
(3)应由临床医生诊断确诊。
(4)确诊褥疮后应遵医嘱按褥疮护理规范执行。
7.记录
(1)记录内容
——入住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应有褥疮筛查记录。带入性褥疮应有医学诊断、医嘱记录。
——褥疮风险评估(Braden评估)报告。
——交接检查、日常检查、周检查记录。
——对褥疮高危风险对象采取的预防手段、方案、使用设备、用品、药物书面记录。
——褥疮高危风险对象转归情况书面记录。
——疑似褥疮报告、就医、诊断、医嘱、复查书面记录。
(2)记录保存
——预防褥疮书面记录应列入服务对象个人健康档案保存。
——宜有预防褥疮统计分析数据并保存。
人员要求
(1)实施褥疮预防措施的人员应接受过岗前培训。
(2)应由专人负责管理、检查预防褥疮措施的实施。
(3)预防措施实施人员及管理人员应每年接受不低于1次预防褥疮专题知识更新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