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 址:济南市历城区港沟两河北山 院
院 长:张萍
电 话:
0531-88923503
15726167120 15098727551
老 年 人 秋 季 养 生
秋季,从立秋至立冬前,包括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六个节气。气候由热转寒,是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,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,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。因此,秋季养生,凡精神情志、饮食起居、运动锻炼,皆以养收为原则。
秋季曰照减少,气温渐降,草枯叶落,花木凋零,到处是一派萧索的景象,老年朋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,因景触情,往往会产生忧郁、烦躁、凄凉、垂暮之感。老年人情绪不畅,既可加速生理衰老,又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。因此,老年朋友们,要度过一个轻松、愉快、富有情趣的晚年生活,在秋季应顺应其季节特点,来调摄精神,以“收”为要,做到“心境宁静”、“清心寡欲”,具体老年朋友应从以下几方面保持良好心态:与人为善;待人以宽;乐观向上;淡泊名利。
二、起居有常,养金润秋
金秋三个月,气候变化较大,正如俗语所说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。早秋以热、湿为主;中秋前后较长一段时间又以燥为主;而到了深秋、晚秋,却又以凉、寒为主。因此,人们在睡眠、居住、衣着等起居的各个方面,都要提高警惕,注意养生。1、早睡早起,以应秋候。秋季早睡可以“收藏阴精,内敛肺气,使志安宁”;早起,可以“舒达阳气,使肺气清,怡神宁志”。秋天最佳睡眠时间:子时(23:00一1:O0)入睡,此时睡觉,最能养阴,睡眠质量也最佳,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,早晨5:00—6:00时起床,午后小憩,约一个小时,可因人而异。2、多变之秋,应防贼风。秋季夜晚时分,凉风习习,易受“贼风”侵袭。如“贼风”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,翌日清晨易得偏头痛,甚至发生口眼歪斜流涎;如“贼风”吹在腹部,会引发腹泻;如“贼风”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,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收缩状态,让人不能充分休息,导致翌日全身酸痛,困乏无力。故老年朋友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。3、室内保持一定湿度。秋季气候干燥、风力大、空气湿度小,汗液蒸发得快,易使人出现口干、咽燥、便秘、皮肤干裂、毛发脱落等症状,故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,及时适当地补充人体内的水分。保持室内湿度时可以用湿毛巾擦室内的家具,室内还可养鱼、养花。
三、运动有度,寓收于爽
运动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健身良法,秋天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,处于“收养”的阶段,阴精阳气都处在内养收敛的状态,故秋季运动养生要顺应一定的原则。1.要适当“秋冻”“秋冻”,既是顺应自然自我收敛的养生需要,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。老年朋友应当适当且有效的锻炼自身的抗寒能力,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环境,以利于避免受寒等病症的发生。2.要因人而异,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老年人要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,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,适当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,强度应因人而异,舒适为宜,如慢跑、散步、打拳等,可使一切忧郁、惆怅顿然消失。3、要锻炼适宜,防运动损伤对于任何一种运动来说,运动强度都应适宜,避免动之过剧,以防汗液流失,阳气伤耗。4、要保护肺气,增强机体抵抗力秋天气候多变,乍寒乍热,昼夜温差大,养生保健应注意保养肺气,避免发生呼吸系统疾患。
四、饮食有节,清燥生津
老年人应遵循秋季变化的规律,科学调整饮食,以补充夏季的消耗,但要避免胃肠负荷过重,并为过冬做好藏的准备。1、平补为主。秋季应多食性平味甘之类的食物,但燥为秋令,易伤津耗液,可适当进行润补,即养阴、生津、润肺。2、宜清淡忌苦寒可吃一些甘淡、温润之品,忌食苦寒之品。甘味入脾经,按五行相生的理论,脾旺则肺气旺;甘味又有生津的功效。所以秋季吃甘淡的食品,既能补脾胃又能润肺肠,还可防津伤。3、少辛增酸。少吃一些辛味的葱、姜、蒜、椒等,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、蔬菜和食品,以养肝气。4、晨起食粥。食粥不但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,有助于老年人消化,而且稀粥里能加一些养胃健脾,滋阴润燥之品,可起到养肺润燥的效果,王孟英称粥为“世间第一补人之物”。